茶和天下,金陵茶香!5月2日,第四届中国(南京)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新庄)盛大开启,其中由南京茶叶行业协会主办的南京雨花茶品牌推荐会在华巨臣第4届南京茶博会现场圆满召开。2019年华巨臣第4届南京茶博会,适逢南京雨花茶命名60周年,南京茶叶行业协会也为此精心打造了雨花茶礼献金陵60周年活动,在茶博会开展第一天,为广大爱茶人士和观众带来一场南京雨花茶品牌推荐会,让大家探索雨花茶产业及雨花茶背后的故事:
茶杯中,形如松针的雨花茶,紧细圆直、白毫隐露,倒入沸水,伴随着氤氲热气,茶叶随水流上下翻腾舞动。两三分钟后,细嫩芽叶纷纷舒展绽放,正如虫蛹破茧变成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随着雨花茶在杯中的变化,弥漫着悠长历史和文化的清雅茶香,在空气中扑面而来。
今年是雨花茶命名60周年,小小一片茶,见证大发展。从最初单纯的农产品到如今成为南京城市名片;从产量几百斤到2018年销售600吨、产值5亿元;从一开始老百姓“只闻其名”到后来“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手工炒制到全自动机械化生产;从实施原产地保护到申报国家级非遗……60年间,雨花茶经历了一场“芬芳”蝶变。
好山好水出好茶。作为“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有着悠久的植茶、产茶历史。适宜的地形、气候、土壤等,为茶树提供着良好的栽植条件。
早在唐代,栖霞山就已是“茶圣”陆羽问茶、习茶、试茶之旅的一个重要驿站,一千多年前的划时代著作《茶经》,就已“渗入”金陵茶香。1907年,江南植茶公所在南京钟山成立,成为中国第一个专门研究茶的机构,开启了中国现代茶叶种植生产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茶叶随南京之新而新,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雨花茶也紧跟着问世。”中国茶叶学会监事长、江苏省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定介绍,1958年,为纪念雨花台革命烈士,向建国十周年献礼,江苏省名特茶创制委员会成立,省内茶叶专家和制茶高手,在南京开始新品名茶创制。
1959年3月底,正值茶叶采摘季节,创制委员会召开采制技术座谈会。新品名茶采用何种形状?如何体现革命先烈精神?与会成员纷纷各抒己见,有人主张镰刀斧头形,表明革命成功主要是依靠工农群众;有人建议花瓣形或玉珠形,象征革命先烈精神如鲜花洒满人间。
然而在反复实验后,这些设想都难以实现。据张定回忆,一天雨后,技术攻关小组组长俞庸器骑自行车回家,无意中看见松树上很多松针被雨水打落在地,“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灵感瞬间涌上他心头:满山松树能象征革命先烈忠贞不屈的品格、铮铮铁骨的精神。
“对,松针形!”俞庸器难抑激动之情,同创制人员交流想法,获得一致赞同。经过多次试制,1959年春,松针形的新品名茶出来了,在征求专家意见后,正式命名为“雨花茶”。
1959年,雨花茶摆上江苏省农业展览馆展台,向建国十周年献上一份厚礼。多家权威单位的鉴评报告一致认为:雨花茶茶名清雅,外形独特,品质优异,可以跻身全国名茶之列。雨花茶命名成功,不仅丰富了我国优质绿茶品种,也改写了南京没有全国名茶的历史。
“如今,经过60年发展,雨花茶慢慢的变成了代表南京的城市名片,雨花茶的茶香里,弥漫着南京浓厚文化和悠久历史。”南京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房婉萍教授介绍,雨花茶已经和南京云锦、雨花石、盐水鸭一起,成为南京最知名的地方特产,也是外地游客来到南京后,购买伴手礼的首选。
雨花茶问世后,立即受到消费者关注。然而,当时不少老百姓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形”。
现存的一份有关1963年雨花茶供销数据的资料,反映了当年雨花茶市场消费情况:供给中山陵、玄武湖、白鹭洲、清凉山等旅游单位的占13.6%,用于外事单位接待用茶占36.8%,另外,供给市场销售的尽管也占到36.6%,但购买者又多是单位用于招待。由于产量少,又有纪念意义,使得当时雨花茶一般只用于会议招待、旅游点供应或馈赠海外贵宾。
江苏省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存良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从事茶业行业,据他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雨花茶生产规模小,市面上难得一见,老百姓称其为“官茶”。“当时,我们公司一年只能卖三四百斤。”
而今,随着茶树种植培养面积逐步扩大,茶叶生产的机械化应用,雨花茶年产量已稳定在600吨左右,原本“高高在上”的雨花茶,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老百姓也能一品香茗。
高淳区淳青茶业有限公司是全市生产雨花茶顶级规模的企业之一,公司CEO赵建明对雨花茶销售的变化印象尤深:“1986年我刚工作时,厂里的雨花茶年产量只有一千斤左右,发展到今天,年产量超过一万斤。当时,雨花茶销售额只占我们总销售额的10%,到现在,雨花茶比重已经占到70%,主导位置越来越明显。”赵建明认为,2006年雨花茶国家标准正式对外发布实施,把雨花茶细分为四个等级,销售价格从最低三五百元一斤,到最贵数千元一斤,不同档次茶叶满足多种消费群体的需求,也直接推动雨花茶产量与销量大幅提升。
生产规模扩大提升产量,规范等级保证质量,雨花茶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日渐增强,也开始走出南京,走向全国,其后,雨花茶多次获得国家农业部、商业部、中国茶叶学会全国名茶评比金奖。2010年,“中国南京雨花茶节”在上海展览馆举办,雨花茶走进上海世博会,走向全世界,并多次参加国际茶叶博览会,屡屡斩获金、银奖,名扬中外。
在传统的雨花茶制作流程与工艺里,每一步都需人亲力亲为,程序复杂,耗时繁多,这种制茶方式,一人一天只能制茶2斤左右。
在武家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从日本引进的茶叶智能化全自动生产线。工人只要把鲜叶放入摊青槽中,便可以当上“甩手掌柜”,其后每一个制茶步骤都由机器代劳,全过程自动化生产,全程茶叶不落地。整个生产线可根据高、中、低不同档次茶叶的加工需要设定工艺流程,据厂里技术人员介绍,这条生产线如果满负荷运转,全天可出产干茶3000斤。
1983年,南京行政区划调整,茶园面积扩大一倍以上,雨花茶机械化生产提上日程。1年后,南京市农林局组织6个生产厂商到日本考察,学习借鉴日本蒸青茶机械加工工艺,引进6台茶叶精揉机,开始摸索雨花茶机械生产技术。1986年,“雨花茶机制工艺技术研制”通过鉴定,成为第一个实现全程机制的全国名茶,在中国茶叶制作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随后的机械化生产也存在不少弊端,主要是外形上的变化,茶叶出来形状偏扁,断碎多,达不到手工制作松针形的标准,而且对口感也有一定影响。
江苏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江苏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润贤介绍,一段时间内,雨花茶品质参差不齐,直到2002年,针对雨花茶开启新一轮技术攻关,才完全解决这一问题,雨花茶品质和安全水平得到质的飞跃,无论手工还是机制,两者之间差距越来越小,“现在的高端机制雨花茶,除非是专业技术人员,一般人光看外形很难分辨。”
从种植茶树开始,到最终生产出干茶,加工只是其中一个环节。雨花茶60年发展历史中,从始至终坚持科技引领,稳定质量,因此在全国名茶中,雨花茶也一直被定位为“高端绿茶”。近年来,通过良种化品种更新、工厂化种苗繁育、设施化保护栽培、无害化绿色防控、高效化技术集成、智能化茶园管理、清洁化茶叶加工等一系列技术创新,雨花茶在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华丽转身。
一片叶子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近年来,雨花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成为我市都市农业蒸蒸日上的一个缩影。如何进一步打响雨花茶品牌,继续做大做强雨花茶产业,也是我市农业主管部门和茶叶行业协会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南京茶叶行业协会会长陈盛峰表示,“雨花茶不同于一般绿茶,它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我们不仅要利用好,更要保护好。”作为南京雨花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盛峰一直在助推雨花茶申遗不断“升级”,从2010年成为区级非遗开始,雨花茶3年跨域两大步。2012年12月,雨花茶制作技艺入列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9月,入列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年,雨花茶制作技艺又和盐水鸭、绿柳居素食、马祥兴菜组成“三菜一茶”,向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发起冲击,但最终未能入围。今年,雨花茶将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
在陈盛峰看来,雨花茶制作技艺有着重大存在价值,这也是雨花茶申请国家级非遗最大优势。他介绍,中国优质绿茶从外形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以龙井为代表的扁型类;二是以碧螺春为代表的卷曲类;三是以雨花茶为代表的针型类,“从制作工艺难度而言,如果把扁型类的难度系数比作是1,卷曲类则是3,针型类就是10。”陈盛峰说,雨花茶是最难做的绿茶,也是最好喝的绿茶。“之所以好喝,是因为雨花茶在制作时外界的力的作用更大,时间更久,导致茶叶细胞破损更多,冲泡后浸出的茶叶内含物质更多,对人感官刺激越强,口感才更优。”正是因为雨花茶制作技艺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较难吸引现在的年轻人来学习,因而其传承发展更有紧迫性。
60年来,雨花茶与时代同行,见证南京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农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茶产业作为南京都市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带动全市近10多万茶农走上致富之路。
市农业农村局副巡视员王巨华表示,雨花茶是有着红色基因的针型绿茶,红的是精神、是气节;绿的是自然、是生态。60年一个轮回,雨花茶又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接下来将通过美丽茶园和智能化加工中心的建设提高生产能力;实施品牌保护等一系列措施规范市场;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做响南京雨花茶。
雨花茶命名60年来,南京的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市有茶园12万余亩,雨花茶生产和加工公司105家,雨花茶品牌47个。每一家茶厂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品牌都有不同的特色。
雨花茶命名60年来,南京的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市有茶园12万余亩,雨花茶生产和加工公司105家,雨花茶品牌47个。每一家茶厂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品牌都有不同的特色。
史料记载,古时南京,遍植茶树,清朝时,南京钟山产的云雾茶已经很有名,至晚清,清政府在钟山设立中国最早的茶研究机构——江南植茶公所,使得南京一跃成为全国茶叶改良中心。江南植茶公所地址就是紫金山麓霹雳涧,位于中山陵15号附近,现海底世界一带。
中山陵茶厂始建于1931年,其前身为总理陵园附属种植场。现美龄宫附近部分茶树为宋美龄亲手栽植,至今仍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茶园在抗战期间被毁坏,直到1949年后才恢复到百余亩,正是以这百余亩为根基,通过几代钟山人的辛勤耕耘和开拓,至今已发展至上千亩。
1958年,为了纪念在雨花台牺牲的革命先烈,江苏省委成立了江苏省名特茶创制委员会,召集全省十余名制茶高手在中山陵茶厂展开技术攻关。1959年春,经过数十次反复试验,终于在中山陵茶厂成功创制出新型名茶,命名雨花茶。
现在的中山陵茶厂地处南京东郊5A级国家风景区——钟山风景区内,钟山风景区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景区内还种植了数万株梅树,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优越,非常适宜茶树生长。茶树置身于层层密林环抱之中,得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的优质地下水浇灌滋润,更经陵园人精心培育管理,采摘后的鲜叶经特殊的工艺加工,形成“钟山”牌雨花茶,其品牌独有、品质独特、风格独具。
种植于梅花间的茶树创造出“茶梅共生”的生态环境,初春时节,山上的晚梅催开了花蕾,茶树也发出了新芽。梅花树下吸收了梅花芬芳的雨花茶,清香高雅、鲜爽甘甜、回味悠长,其汤色清澈明亮、令人赏心悦目。其生产基地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的旅游胜地。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牺牲在雨花台的革命烈士,江苏省委组织专家研制出“形如松针,翠绿挺拔”的雨花茶,意喻革命烈士忠贞不屈、万古长青。
60年来,南京市雨花台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茶厂一直秉持纪念雨花英烈精神,认认真真从生产和加工每个方面来做好雨花茶,确保雨花茶品质。
雨花台茶厂位于雨花台风景区东南角的雨花茶文化区内,茶园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周围林木葱郁、植被丰富、空气清新,生长环境优良。
茶园种植龙井43号、龙井长叶品种及部分楮叶种;灌溉水使用雨花湖及倒映池的天然蓄水,水质纯净无污染;肥料使用的是杂草塘泥堆制的绿肥及腐熟后沤制的饼肥;茶园架设黑光灯诱蛾、挂放黄板、放养灰喜鹊等益鸟益虫进行病重害防治。
雨花台茶厂生产的“昊月”牌雨花茶,外形紧细圆直、锋苗挺秀、白毫显露、色泽润绿、香气高雅、叶底嫩绿匀亮,实为茶中精品,深受顾客喜爱。
“昊月”牌雨花茶曾多次获奖,2006年起至今连续荣获南京市雨花茶评比金奖。2010年荣获江苏省“陆羽杯”名特茶特等奖。
茶厂在制作与管理上陆续获得社会与业界的充分肯定:1986年“雨花茶机制工艺”获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88年获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2001年获首届国际(南京)茶叶博览会金奖;2007年被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检测站命名为强势品牌企业;2018年获得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南京盛峰茶业有限公司(中山园林茶厂)坐落于钟山风景区内,是农业部茶叶科学研究所及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重点院校茶学系针型茶教学样及标准样指定生产单位,厂长陈盛峰现为南京茶叶行业协会会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公司现有茶园面积800余亩,厂房面积近1400平方米。于2006年投资近1200万元建设的溧水茶园生产基地,是公司发展的基石。
公司传统手工雨花茶生产技术雄厚,现有茶业专业方面技术人员12名,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市级非遗传承人2人,区级非遗传承人6人。炒制人员老、中、青传承有序,拥有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雨花茶手工制作技艺核心传承人员近20名。
公司从2002年后,先后成为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农业大学的校外实习基地。尤其是每年与南理工实验小学开展的“四月茶香”“我做小茶人”的活动,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省市电视台、报纸予以报导,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公司发展中,从始至终坚持手工制作,这一技艺是企业的生命与灵魂,一代代雨花茶人心口相授,营造气氛与氛围,手把手传帮带,使雨花茶这一中国茶叶发展史中的瑰宝不断焕发青春的活力,历久弥新。
南京雪松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干茶叶科技推广服务、茶叶生产经营的科技型茶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企业成立于2002年4月,现有资产1000多万元,建有现代化茶叶加工厂房4000余平方米、示范茶园近500余亩。
公司生产的“雪松”牌雨花茶多次荣获“中茶杯”“陆羽杯”等国家及省名特茶评比特等奖、历次南京市雨花茶评比“金奖”、先后获得“江苏省名牌农产品”和“南京市名牌产品”称号。
公司基地现为江苏省茶产业技术体系南京推广示范基地,基地承担了全市茶叶新品种引进、筛选、繁育、示范,茶叶技术培养和训练,茶叶生产新技术推广等社会公益职能,已打造成全市茶叶科技服务平台。
利用基地的品种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公司开展对全市雨花茶加工工艺改进、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茶园“两减一降”工程等重大技术的示范推广和服务,解决了全市茶叶生产管理、加工环节众多技术难题。围绕全市茶叶技术推广工作,公司还创新服务模式,通过菜单式培训、结对子、科技服务联系点等形式,为茶农提供茶园管理、生产加工、规划设计等科技服务。
基地内沟、路、渠、电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产加工设施设备先进,已成为南京雨花茶区域性加工中心、雨花茶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
高淳武家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非公有制企业,成立仅9年时间,拥有省内最先进的雨花茶连续化自动加工生产线。
茶园种植品种以雨花茶、金陵春、碧螺春为主。近年来已种植和更新茶园5800亩,新茶园的产出期一般为5到6年,老茶园在水系得到一定的改善后,产出效益较以前大为提高。
茶叶生产方面,公司配套有2500平方米茶叶自动加工厂等重点配套设施。其中茶叶加工引进的日产全自动生产流水线,是国内第三套全程自动化加工设施,每小时可加工干茶200公斤,生产的“武家嘴”牌系列雨花茶,在2015-2018年度南京市雨花茶质量评比中均荣获金奖。
目前园区以“美丽乡村”的大环境营造为背景,以“田园生活”为核心目标,以农业产业创新为基底,针对游客及青少年开展多项活动,从采茶、制茶、茶道表演、茶文化展示等方面实现全流程体验。
江苏博茶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江苏省茶叶有限公司的独资子公司,利用母公司的销售经营渠道,江苏博茶在南京设有“全国名茶总汇”“苏茶生活馆连锁”等专卖店,并与商超合作设立了商超联营连锁专卖店销售体系,目前专卖店或专柜已发展到近200家。
公司从种植、收购、加工开始实行标准化管理,产销网络极具规模,年实现销售额五千余万元,形成了一体化经营的新格局,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公司产品获得南京市政府颁发的“南京市名牌产品”称号。
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成立“南京农业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科研合作基地”,从事良种茶树育苗、茶树栽培、茶园植保、机械采茶、茶叶加工等科学试验,涉及领域涵盖茶树良种育苗、茶树栽培、茶树植保、茶叶加工、茶叶检验与茶文化、良种水果、蔬菜、水产养殖试验等。
2017年,公司茶园和茶叶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公司生产的“溪盛”牌雨花茶产品连续两年获得市、区级评比大奖。
高淳区淳青茶园位于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区,南临胥河,山水相依,靠近“中国第一国际慢城”。
淳青茶园有60年的茶树栽培和茶叶制作历史,茶园面积上万亩,淳青茶业有限公司有着先进的茶叶加工和生产设备,“淳青”牌金陵春、雨花茶双获“中茶杯”特等奖。
在生产名优茶的同时,淳青茶园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最美茶园。淳青茶园内森林覆盖率达85%,保持着良好的自然风貌,身处其中如在天然氧吧,其慢享观景茶园栈道达10里,是一个鸟语花香、盛产名茶之地,吸引着众多观光者慕名而来。目前,淳青茶园结合“国际慢城”特色,发展茶旅产业,已形成茶林生产、休闲养生、旅游观光发展的良好态势,年游客量达20万人以上。
淳青茶园素有“南京茶乡”的美称,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万亩茶园拍摄点。2015年,在“中国30座最美茶园”评选活动中,淳青茶园从近百家候选单位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成为江苏首家“中国最美茶园”。
江宁区土桥西城林场坐落于江宁区东郊,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环境优美。林场始建于1955年,主要是做茶叶、苗木生产销售,现拥有优质茶园500多亩。
林场于2002年注册了“城雾”牌商标,2004年通过绿色食品认定;2009年获南京市名牌产品称号;2011年获得南京市著名商标。
林场生产的“城雾”牌雨花茶多年来连续在南京雨花茶质量评比中获得金奖,2018年再次获得金奖。值得一提的是,林场在2018年更新改造老茶园50亩,重新平整土地,栽种无性系品种龙井长叶和龙井43,成园后,茶叶能提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在技艺传承方面,该场以老带新,至今仍拥有一支实力丰沛雄厚的手工雨花茶制作队伍。
溧水区茶叶实验场始建于1958年,现有茶园面积近3000亩,是省农林系统标准化生产且规模较大的国有茶场之一,在推动市乃至省茶叶产业化的发展,在新品研发、科技推广示范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带头作用。
自1992年2月注册“溧峰”商标以来,在消费的人中享有较高的声誉。2003年12月组建成立南京溧峰茶业集团,属市级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后备企业。系列新产品在参加国家、省、市级茶叶质量评比中屡次获特等奖项。
主打产品“溧峰”雨花茶被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农林局认定为“雨花茶质量信得过单位”,也是2006年第一批获雨花茶原产地保护生产单位之一。
南京青泉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南京青泉茶厂),是南京最早期生产雨花茶的主要厂家之一,属南京雨花茶原产地保护单位和雨花茶联盟成员单位,“宝石花”牌商标于1980年注册,现为江苏省著名商标。
公司生产基地位于南京东郊青龙山林场,自然环境优越,拥有优质良种茶园500余亩,茶园内山水相映、茶林相依,是优质绿茶的天然生长地。
建厂以来,所生产的“宝石花”牌雨花茶在省、市茶叶质量评比中多次获奖。其汤色清澈透明,产品具有独特的香气、口感,深受众多购买的人喜爱。
茶园生产的“福童”牌雨花茶色、香、味、形具佳。叶形如松针,条索紧细圆直,锋苗挺秀,味鲜爽纯正,香气清香高雅,叶底匀净嫩绿,先后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多次获南京市名特茶评比金奖,江苏省“陆羽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全国“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连续多年,“福童”牌雨花茶被评为南京市名牌产品。
近年来,茶园结合自己特色,新建了茶产品展示厅,茶文化广场、长廊、品茶台、茶叶观赏自采自制区等,把茶产业和乡村旅游融为一体。
西岗茶场位于栖霞区西岗果牧场境内,所生产的雨花茶是栖霞区主要特色农产品之一。
茶场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地处南京市东郊丘陵山区,是南京雨花茶原产地保护企业之一。近年来,茶场依靠自身优势,慢慢地增加内部管理,提升生产能力,扩大茶园规模,逐步的提升茶叶内在品质和品牌形象,生产的“西岗灵露”牌雨花茶连续多年获得“南京雨花茶质量评比金奖”“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优质茶”“南京雨花茶质量信得过单位”等殊荣。近年来,茶场又新增200多亩良种茶园,目前茶园合计面积500亩。
西岗茶场成功的背后,一是源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二是“严格的生产管理”、三是“先进的制作工艺”。
南京平山茶叶有限公司位于六合区北郊平山森林公园内,具有60余年茶叶生产经验。
由于地理位置独特,这里的土壤富含有机质,呈微酸性,完全适宜无性系良种茶树的生长;3万余亩的省级森林公园内,平山、山槽、海平庄、任洼四大水库分布其间,空气中水分含量常年保持在80%以上;3000余亩茶园高居平山之巅,山顶苍松翠柏密林环抱,山下茉莉花园清香沁人心脾。由于松茶长期复合,松香和茶香气息相通,故而平山所产“华平”牌雨花茶香气尤为独到。
不仅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平山人种茶、制茶更是做足“绿色文章”。有机茶园里全部采用人工除草、人工捕捉害虫,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平山茶树完全“纯天然”打造。
如今,“华平”牌雨花茶已名声在外,多次获得国内、国际大奖。2017年,“华平”牌雨花茶荣获第十二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华平”牌雨花茶、翠茗茶被指定为第七届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用茶,中科院茶科所原所长程启坤教授曾亲笔题词“茶中珍品,平山雨花茶”。
南京极目茶叶有限公司于2010年成立,目前拥有1200亩有机生态茶园,全部坐落于六合方山境内。
位于六合东部的方山,海拔188米,年平均气温15℃,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作为国家地质公园,方山典型的盾火山口造就了富含多种矿物质的土壤;方山省级森林公园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0%;万亩树海林源郁郁葱葱,松、竹、柳、杉分布其间,万只白鹭栖息林中,一派自然野趣。
“喝着矿泉水,啃着火山泥,闻着松树香,吹着中央空调。”独有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方山“极目”牌雨花茶的独特品质,茶叶条索圆直、色泽翠绿、锋毫显露、香气高雅。
公司现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认证,2005年至今获10多届南京市雨花茶评比金奖,2009年获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中国名茶”金奖,2014年获江苏省陆羽杯特等奖。“极目”牌雨花茶畅销省内外。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作为中国国饮,茶叶除了本身的饮用功能之外,还具有保健功能,茶树的栽植更能起到非常好的生态保护作用。
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发展茶产业,不仅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引擎。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地推进茶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把极具城市特色和文化渊源的雨花茶,打造成南京响当当的城市名片。今年,做响“南京雨花茶”被列入全局的工作重点,将通过美丽茶园建设、实施品牌保护和强化宣传推介等举措,开拓市场、打响品牌、提升影响力,把雨花茶的发展推向新高度。
茶园建设是发展雨花茶产业的基础,今年,我市将建设一个市级雨花茶良种繁育中心,同时,在生产雨花茶的5个涉农区内,选择有一定基础的茶园,建设10个美丽精品茶园。
茶树种植,品种先行,选用优良品种,对于保证雨花茶品质是第一位的。通过建立良种繁育中心,可以向全市的雨花茶生产企业和茶农,提供优质种苗,保证原料。
茶树不仅有生产功能,还具备生态、观赏、茶产品加工等拓展功能,发展茶产业,能够践行“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理念,江宁的黄龙岘茶文化村、高淳青茶空间最美茶园,都享受到茶产业助推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在全市再造10个美丽精品茶园,让游客采茶叶、品茶香、观茶景,把乡村旅游更好地嫁接到茶产业当中,可以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南京市园艺技术推广站站长袁登荣介绍,今年,全市将形成政府扶持、公司参与、茶农实施的雨花茶发展新业态。
为增强南京雨花茶的市场竞争力,我市还将在江南和江北各建一座雨花茶智能化加工中心。据了解,目前我市雨花茶加工公司众多,生产的茶叶品质参差不齐,同时,由于品牌杂,个体力量弱,有些小品牌在市场上很难形成竞争力。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就需要整合资源,促进全市优质鲜叶的市场流通,建立规模较大的智能化加工中心,能够统一加工稳定品质,统一包装打响品牌,这样才可以形成合力。
市农业农村局蔬菜园艺处处长李丽表示,当前我市雨花茶生产企业年产值基本都在几百万元至几千万元之间,今年要重点扶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打造出年产值亿元的茶企,让他们发挥“领头雁”效应,让雨花茶这张“南京名片”走得更远、打得更响。
今年,对雨花茶来说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目前,市农业农村局在行业协会的配合下,正在稳步推进这项工作。李丽表示,独特的制作流程与工艺和文化内涵是雨花茶的“根”和“魂”,为传承与保护手工制作技艺,我市将建立雨花茶手工炒制培训中心,以集中培训的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培养。
申报国家级非遗的同时,雨花茶还将向农业农村部申报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当前,雨花茶已有两项特殊的“身份”,分别是国家质监总局授予的原产地保护产品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如果申请成功,无疑将为雨花茶再添一块“金字招牌”,不仅能享受到更多政策上的扶持,还能更好走上品牌化发展之路。
在中国名茶史上,雨花茶是唯一有着“红色基因”的茶叶,传承“红色基因”、丰富文化内涵,也是雨花茶打响知名度,提升影响力的主要的因素。目前,这项工作已被列入今年雨花茶品牌建设的一个重点。
近年来,外地仿冒雨花茶也在冲击着本地茶企,由于其上市时间早、价格低,搅乱了市场,雨花茶“打假”一刻也不敢放松,我市相关执法部门在南京茶叶行业协会的配合下,年年都会展开行动,突击检查,规范市场。
市茶叶协会秘书长范方富表示,对于雨花茶市场的整顿,既要“堵”也要“疏”,有些本地的茶企目前还不具备生产雨花茶的资质,对他们,行业协会要发挥更大的作用,把这些边缘企业吸引过来,帮他们规范种植、生产、加工等各项标准,让其成为真正具有资质的雨花茶生产和销售厂家。
今年是雨花茶命名60周年,利用这个节点,雨花茶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市农业农村局副巡视员王巨华介绍,将通过举办和参加一系列活动,更好地宣传和推广雨花茶。
最近两周,雨花茶申报国家级非遗的宣传片正在紧锣密鼓的拍摄当中,一同拍摄的还有推介南京茶叶的宣传片,拍摄完成后,将在全国各大茶叶博览会和各种相关会议上播放,为雨花茶申遗造势。
4月26日,一年一度的南京雨花茶质量评价活动已如期举行,作为一项传统活动,该评比已连续举办了20多届,由于参赛的都是南京本地的雨花茶联盟企业,通过每年的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对于雨花茶品质的不断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5月初,南京还将迎来一场茶叶盛会——南京国际茶业博览会,参展的本地雨花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将在10—12家之间,由于是在自己的主场,此次展会上将对雨花茶进行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和推介,同时,南京雨花茶质量评价活动的颁奖仪式也将在展会上举行。
引进来还要走出去!5月中旬,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博会将在杭州举办,作为全国茶叶界的一项盛会,南京雨花茶也将一展风采,计划将精选5—8家雨花茶品牌参展,在展会现场进行大幅广告宣传。今年,雨花茶还将参加世界园艺博览会、香港国际茶展等活动,充分借助“雨花茶命名60周年”这一契机,打响品牌,让雨花茶真正走出南京,走向世界。
4月26日,2019年南京市雨花茶质量评价活动成功举办,本次评价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市各区选送的参评样品近50个,经专家采用双密码百分制的办法来进行评审,共评出雨花茶金奖17个,金奖前三名由钟山、极目、盛峰三个品牌获得。此外,还评出地方名特优茶金奖16个。
评价活动现场,一袋袋100克的茶叶被装在密封袋中,除编号外无另外的任何信息,保证了评选的公平公正;三位评委分别是中国茶叶学会监事长、江苏省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定;江苏省茶叶学会理事长、江苏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润贤;南京农业大学博导、茶叶研究所所长房婉萍,作为整个江苏最为知名的茶叶专家,更是确保了评选结果的权威性。
上午9点半,评价活动真正开始,三位评委分成两组,率先对雨花茶的汤色和香气进行评价。“16号清香”、“2号欠爽”、“11号略焦”,张定和房婉萍一组,逐一闻着雨花茶的香气,作出上述评价,工作人员则在一旁飞快记录;“4号和7号98分,12号和15号97分。”王润贤仔仔细细地观察着雨花茶的汤色,让工作人员记下分数。
张定介绍,雨花茶的评比总分为100分,分为内质和外形两大部分,其中内质占75分,细分为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四项,对应的分数分别为25、30、10、10;外形占25分,细分为风格特征和干茶色泽两项,对应的分数是15和10。“我们为每一项的打分,都是以100分为基础,最后要按照比例换算成相应的分数。”
房婉萍则表示,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评比,是非常细致的,对于雨花茶的色、香、味、形,基本上做到了面面俱到,既科学又客观。
那么,怎么样判定雨花茶的优劣呢?王润贤对此进行了解释,他表示,从外形来说,首先要符合雨花茶本身的品质特征,要做到圆、紧、细、直;干茶的色泽要翠绿、明亮。从内质来说,要看汤色是否明亮;滋味是否鲜、醇,不能有苦涩感;香气要高、要持久,香型最好带有点清香、花香或果香;叶底看是否整齐,以此判断采摘和加工的水平。
根据三位专家的评判,最终17个品牌的雨花茶脱颖而出,荣膺金奖;16个品牌的茶叶获得地方名特优茶金奖。
对于本次评价活动的成功举办,市农业农村局蔬菜园艺处处长李丽表示,本次活动参评的近50个样品,是从全市300多个茶叶生产和加工公司中,经过层层筛选推荐上来的,可以说只要是具备参赛资格的茶叶,都是精品。“这项活动在南京已经连续举办了20多届,对于南京本地出产的茶叶,尤其是雨花茶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让慢慢的变多本地老百姓和全国的茶叶爱好者逐渐了解雨花茶、爱上雨花茶,这项活动我们还会继续坚持到底,把雨花茶进一步做大做强。”
1959年4月雨花茶研制成功,获得省、市批准定型,并被正式命名为“雨花茶”;
1981年11月,商业部在南京召开全国名茶预选会议,雨花茶第一次被评选为全国名茶;
1986年12月,“雨花茶机制工艺技术研制”获得鉴定通过,雨花茶成为第一个实现全程机制的全国名茶;
2005年4月,“中国南京2005雨花茶节”成功举办,此后连续举办七届;
2006年6月,《地理标志产品 雨花茶》国家标准通过审定,正式对外发布实施;
2010年5月,中国南京2010雨花茶节在上海展览馆成功举办,雨花茶走进上海世博会,走向全世界;
此外为进一步探讨小产区茶产业如何在新形势下顺应市场及政策发展的新趋势,更好地发挥产区资源优势,第4届中国(南京)茶产业博览会之际,华巨臣联合了江苏、山东、重庆三地茶叶产业体系,在南京茶博会现场召开了中国小产区茶业发展高峰论坛,共谋小产区茶业发展的新机遇。
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CCAB)高级顾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浙江省茶叶研究院副院长:鲁成银
山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茶叶创新团队育种与栽培岗位专家:宋鲁彬
等众多茶行业知名前辈,学术专家汇聚南京茶博会现场一同探讨小产区,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