蚝油是用蚝(牡蛎)熬制而成的调味料。 蚝油是广东常用的传统的鲜味调料,也是调味汁类最正宗产品之一,它以素有海底牛奶之称的蚝(牡蛎)为原料,经煮熟取汁浓缩,加辅料精制而成。 蚝油味道鲜美、蚝香浓郁,黏稠适度,营养价值高,亦是配制蚝油鲜菇牛肉、蚝油青菜、蚝油粉面等传统粤菜的主要配料。
政府对饮食业的监管和管理体制对蚝业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目前政府相继出台调味品有关政策,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推动了蚝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尤其是在产品创新和市场扩张方面。 《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中指出: 深入挖掘文化内通,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历史背景和文化元素融入地方特色食品品牌,加快焙烤食品、酿酒、调味品等传统制作技艺传承创新。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2024-2030年中国蚝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蚝业的产业链可大致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部分。上游最重要的包含蚝类养殖和初加工,蚝油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是鲜蚝或蚝干,需要经过清洗、煮制等初步处理。中游是蚝油的生产加工环节,包括原料的提取、发酵、调味、浓缩等工序,形成最终的蚝油产品。下游则涵盖蚝油的包装、销售及市场推广,通过各类渠道(如超市、电商、餐饮企业等)将产品推向终端消费者。此外,蚝业还涉及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以确定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消费的人的满意度。
牡蛎作为蚝油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其产量的增加能够保证蚝油生产企业有充足的原材料供应,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因原材料短缺而导致的生产中断风险。依据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海水养殖牡蛎产量呈现逐年上涨态势,2022年中国海水养殖牡蛎产量约为619.95万吨。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升,花了钱的人食品调味品的需求量持续不断的增加,尤其是高品质和健康的调味品。 蚝油作为一种大范围的应用于中餐烹饪的调味品,因其鲜美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稳步上升,同时带动市场规模稳步上涨。 2022年中国蚝业市场规模为80亿元。
随着牡蛎养殖技术的提高和养殖面积的扩大,原材料的供应更加充足和稳定。这为蚝油生产公司可以提供了坚实的原料基础。另一方面生产技术的不断的提高,蚝油的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例如,自动化生产线的引入和现代化加工设施的使用,使得蚝油的生产的全部过程更加高效和稳定,促使行业产量增加。2022年中国蚝业产量为206万吨。
蚝油生产历史悠远长久,兴起于华南地区,以蚝为原料,早期为高端调味品。尽管当前在各调味品厂商的技术更新下,蚝油成本及售价已进入大众水平,但是当前蚝油渗透率仍然较低,仅约22%,远低于较为成熟的调味品酱油食醋99%、味精80%及榨菜72%的渗透率。因此,相较于调味品平均50%的渗透率,蚝油品类发展空间仍大。
中国蚝业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中,市场集中度较高,市场呈现出一家独大的态势,占比最重的为海天味业,作为行业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海天味业在市场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其广泛的品牌影响力、强大的生产能力以及完善的销售网络,使其在蚝油市场中拥有非常大的优势。尽管市场占有率大多分布在在少数大品牌手中,但市场中仍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和地方品牌。这一些企业数量众多,产品品种类型多样,但单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比较小。它们主要是依靠地域性市场和特定花钱的那群人进行销售。
海天味业成立于1955年,总部在广东佛山。作为中国最大的调味品生产企业之一,海天味业拥有广泛的产品线,包括酱油、蚝油、酱料、醋等。其中,蚝油是其重要的产品之一。海天味业作为调味品行业的知名品牌,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消费的人信任度。其品牌在市场中的认可度极高,这为其蚝油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23年公司蚝油业务收入为42.51亿元。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花了钱的人高品质调味品的需求将持续不断的增加,推动蚝油市场的持续增长。餐饮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尤其是中餐连锁店和外卖平台的兴起,将进一步拉动蚝油的市场需求。
企业将不断推出新口味、新配方的蚝油产品,如低盐、低糖、无添加剂的健康蚝油,以满足多种消费者的需求。随着花了钱的人健康和品质的重视,企业将推出更多高端蚝油产品,注重原料的优质和制作流程与工艺的精细化。
大品牌如海天味业和李锦记将继续巩固市场地位,通过品牌宣传和市场扩展提升市场占有率。一些地方性品牌和中小企业将通过差异化竞争和区域市场的开拓,逐步扩大市场影响力。
随着生产技术的慢慢的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线的普及将明显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企业将更看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生产技术和可再生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查与研究、专题报告、定制报告、工业园区大数据、产业链地图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