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最新首页登录:我国着手变淮河流域“洪流袋”为“大粮仓”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我国着手变淮河流域“洪流袋”为“大粮仓”

时间:2024-01-30 23:51:00

  在世界粮价上涨、粮食安全问题遭到高度重视之时,我国酝酿多年的淮河流域凹地管理工程开端提速。沿淮重要的农业省份安徽首先开端投入上亿元进行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淮河流域数十万亩犁地将由此免受终年的内涝洪水影响。[安徽省将出资110亿元管理巢湖淮河污染][河南省2007年投入20多亿元管理淮河]

  安徽省水利厅厅长纪冰说,经过我国水利和农业专家的调研和测算,一旦国家和沿淮省市的管理工程悉数发动,将完成年均匀减淹犁地400万亩,改进犁地2200万亩,年均匀增产粮食50亿公斤的方针。整个工程估计需上百亿元。

  “经过5到10年的尽力,常年水患频发的淮河流域‘洪流袋’就将变为‘大粮仓’,这将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纪冰说。

  千百年来,“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谚语就在我国撒播。但是,不时众多暴虐的洪水对这个肥美的天然粮仓构成了巨大要挟。

  依据前史材料,流经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全长1000公里的淮河,“两端翘中心洼”。以安徽省为主的2600多万亩肥美低洼土地,均匀3-4年就要产生一次水灾,一般一次灾祸就长达2-3个月。

  低凹地“关门淹”现象致使淮河流域大面积土地农业生产动摇很大,遇到中小灾祸,粮食生产即会显着减产。在安徽省,沿淮易涝重灾区农人2007年人均收入2000余元,比全省人均农人纯收入低1000多元。

  安徽省现已将扶持推进淮河流域粮食生产主体功用区建造作为省政府近年来“几件战略大事之一”,拟定了专门规划,并活跃请求国家相关部分的支撑。

  纪冰介绍说,整个管理工程统筹洪、旱、渍的防治,首要办法包含:新建、扩建、重建、技改泵站近50万千瓦,以及堤防加固(新建)、河道疏浚、涵闸加固(新建)、大沟桥梁重建(新建)、低凹地人口迁移等。

  安徽省水利部分与农业部分联合进行了调研、测算,整体排涝工程建成后,淮河流域多年均匀内涝减淹面积约300万亩,防洪减淹面积约100万亩,改进犁地2200万亩,除涝防洪直接效益约78亿元,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疾病防治、救灾投入等直接效益约25亿元,多年均匀增产粮食约100亿斤(安徽省现在年产粮食为580亿斤),数量相当可观。

  安徽省农科院院长杨剑波认为,淮河流域粮食生产主体功用区建造工程,统筹统筹了淮河管理和粮食安全两个重要战略,具有十分十分重要的含义。

  不过,杨剑波也为政府部分的管理提出了主张:树立淮河流域粮食生产主体功用区除了施行水利工程管理外,还要依照生态系统方法对淮河流域进行综合管理,从根本上调整人与水的联系,推进流域内人与自然调和开展。这样才可认为“大粮仓”供给较为牢靠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