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非洲大陆干旱来临的时候,居住在那片土地上的当地居民,就背着锄头来到已经干枯的河床上奋力挖掘。
他们在河床上挖掘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种菜,而是在已经干旱的土地上挖掘一种鱼类,一种不在水里挖,而是在土地里抓的鱼类。
这种鱼有个奇怪的名字,叫做“肺鱼”,原因是这种鱼虽然生活在水中,有着鱼类的形态,但是其却与其他鱼类有很大的不同,是用肺部呼吸。
人类祖先之所以诞生于非洲大草原,必须得说是有一些原因的,大自然对于那块土地实在是太优厚了。
不仅有肥沃的土地,只要撒上种子,就能够得到丰收,若不想种植粮食,非洲土地上还有一种猴面包树,其果实富含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果想补充蛋白质,根本就不用下水,直接拿把锄头,在干旱的土地上就可以挖鱼吃。
这主要与非洲自然环境有关,在非洲许多地方并没有初夏秋冬四个季节,他们只有两季,分别是:雨季和旱季
在雨季来临的时候,万物复苏,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当雨季结束,旱季来临的时候,土地将面临着干旱,许多雨季中形成的池塘和水洼干枯,河流也开始断流露出干枯的河床。
这种情况对于陆地上生活的生物来说,影响还比较小,但是对于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来说,将面临很大的威胁。
如果不在雨季结束前,前往水源充裕的地方,它们将会面临水源枯竭,没办法生存的境地。但是在这些鱼类中,肺鱼比较特殊,它们不惧旱季来临,水源干枯的情况。
因为它们有一项特殊的本领,那就是旱季来临,池塘和河流开始干枯的时候,肺鱼会趁着淤泥还未干枯的时候,钻入到淤泥的深处,直到无法深入后才停止下来。
这个时候,肺鱼会从身上分泌出一种黏液包裹住全身,把身体与周围的环境隔绝开来。这样的一个过程类似于春蚕吐丝成茧,当旱季来临,土地开始干枯后,肺鱼分泌出的黏液就形成了一层保护膜,不但可以保护其不受到细菌病毒的侵袭,而且还能够大大减少水分的流失,保证身体的湿润。
但是肺鱼的这个保护层也并不是完全封闭,其在上方会留下一个小孔,肺鱼就是靠着这个孔呼吸着外部的空气。
在肺鱼一切准备妥当后,它就开始步入到一种休眠状态,身体的能量消耗降到最低水平,就这样在干枯的土地里面,不吃不喝维持四年之久。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不用等待四年时间,只需要等待第二年,当雨季来临,其周围土地再次湿润,其保护膜在水中逐渐分解后,肺鱼将再次苏醒过来。
说起肺鱼,可以说地球上的活化石,其存在地球上的时间已经长达4亿多年了,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古老物种之一。
在4亿多年前,由于地球气候出现大变化,如同非洲草原的旱季和雨季一样,海洋变成干旱的陆地。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批鱼类为了适应这个多变的环境,鱼鳍逐渐进化成为四肢,不再依赖鱼鳃呼吸,而是进化出可以直接呼吸空气的肺部。
进化成为一种可以在水里,也可以在陆地上生存的两栖类动物,最终一部分彻底告别水中的生活,成为陆地生物。
而肺鱼也是在当时开始进化,只不过其只进化到一半就停止了进化,它进化出可以用肺部,可以直接呼吸空气,但是却没有进化出可以在陆地上生存的四肢。
在4亿多年前,地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那些年里,其进化出肺部呼吸也并非绝对没用处,当其他鱼类进化出四肢,在生存区域变干旱的时候,可以彻底脱离水源前往陆地生存的时候。
肺鱼却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它没有往岸上去,而是往淤泥的深层前进,最终选择把自己包裹起来,利用进化出来的肺部,直接呼吸空气。
正因为如此,当时其他鱼类还在深度进化的时候,由于肺鱼可以躲避干旱的危机,所以没有进化的比较,这4亿多年来,它长期处在停止进化的状态,一直到今天。
由于肺鱼进化出独特的本领,可以在深层的泥土中生存下来,在地球环境变得恶劣的时候,可以把自己与外部隔绝起来。
所以其躲避了从4亿多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5次生物大灭绝,当地球上大部分生物无法适应地球环境变化,纷纷从地球上消失的时候,肺鱼凭借其特殊的本领和毅力,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并且还能坚持本身的模样,不用为了适宜环境而进化。
如果地球上没有人类的存在,那么肺鱼将会依靠这项特殊的本领,如同蟑螂一样很有强悍的生命力,还会在地球上生存数亿年。当旱季来临,其在泥土深处休眠的时候,没有一点动物有能力可以打扰到它,连细菌和病毒都不能。
每当河床和水塘干枯的时候,当地的非洲人就带着锄头,根据肺鱼留下呼吸的小孔找到它们休眠的位置,直接挖下去就能够正常的看到休眠中的肺鱼。
其不仅成为非洲当地人优质的蛋白质来源,而且肺鱼在休眠前,其体内会存储大量的水资源,所以,其也相当于变成了一个储水袋。
在肺鱼被挖出来后,口渴的当地人,会猛的挤压肺鱼的身体,一口清水就随着肺鱼的身体流出来,被口渴的人喝进肚子中,只不过这股清水,携带肺鱼特有的味道,也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
肺鱼因为在4亿多年前,开始进化出肺部呼吸,进而练就了一身独特的本领,躲避了5次生物大灭绝。
但是,也正是其练就特殊的本领,也失去了进化的必要,所以在此后的4亿多年中,停止了进化,这对于肺鱼来说,也不知道算好,还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