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上,火灾一直是困扰人类的一个噩梦,特别是在城市里,火灾造成的损失会非常大。东汉史学家荀悦对于火灾,曾说防为上,救次之,诫为下,防患于未然就是从这儿来的。
在中国的历朝历代中,人们对防火都各有心得。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商业比较发达的朝代,非常富裕的朝代,商业富庶,城市发达,防火也就变得更严峻。北宋的都城东京(即开封)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顶级规模的城市,有一百多万人,人口密度高,房屋错综复杂,街巷勾连,非常拥挤,而且当时的房屋以土木结构为主。在这样的大城市里,如何防止火灾,就变得很重要。
为了防止火灾,北宋朝廷组建了一支专业的防火队,负责京城的防火任务。北宋对京师的防火措施做得很严密。下面,小编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为大家介绍:
建望火楼。这种楼建在城市的高地上,用以瞭望火情,监测城市中的火点,发布信息等。据史料记载,望楼有9米多高,加之所建地势较高,站在楼上能够正常的看到全城。这种望火楼一直沿用到20世纪初的清朝末期。
发明唧筒。所谓唧筒,就等于今天的喷水枪,由长竹制成。人们将棉絮紧紧裹扎在一根木棍上,然后把木棍塞进竹筒里,形成一个活塞,把水从竹筒的一头抽到高处,然后再喷出来,以达到现代水枪的效果。
常备云梯。在军事中,云梯是一种攻城的工具。但是,在和平时期,云梯可拿来辅助灭火或者救人。
除了云梯了唧筒外,宋代救火的工具还有水袋、水囊、火钩、毡子、铁锚手等,用以辅助灭火。
组建潜火兵。潜火兵是宋代的专业救火队伍。因为东京火灾频发,朝廷对这支队伍很重视,不仅有身高要求,日常训练也很严格。潜火兵在救火时,统一着装,统一口令,便于指挥。潜火兵有固定的工资,而且每次救火后,都会得到朝廷的封赏,待遇还不错。
在各坊巷设军巡铺屋。军巡铺屋里设有铺兵5人,负责巡逻,发现火灾,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第一时间通知潜火兵进行救援。
在历朝历代中,宋代的防火队的建设是比较先进的,其专业化程度甚至比清朝还要高。但是,中国的消防建设始终比较落后。这和中国古代商业化程度不高、城市建设滞后、科学发展缓慢有很大关系。
晚清时期,列强在中国的大城市划定了租界,他在租界里建设了现代化的消防设施。据记载,1883年,中国第一个消火栓出现在上海的租界里,一年后,上海租界铺设了中国第一条火警电话线年,上海从美国购买了一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油马达转盘救生梯消防车,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消防车,第一次见到这辆消防车的大清子民无不露出惊骇的表情。
随着清朝灭亡,外国的先进的技术不断进入中国,中国的消防才逐渐摆脱原始、落后的状态,走上近代化的道路。什么样的消防才能可以称为近代化呢?在《中国消防通史》一书中,作者定义了消防近代化的四条标志:一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马达泵浦消防车代替以人力、畜力和蒸汽为动力的消防车。二是以城市供水管网提供消防用水代替缸储桶提等人力天然水消防用水。三是以电话通讯报警代替以瞭望台、警钟、警旗、警灯等报警。四是以化学灭火剂扑灭特殊火灾替代一律以水灭火。